
英文課真的只是在背單字、考文法嗎?
對於孩子來說,語言應該是打開世界、培養能力的工具,
一場關於「用語言去看世界」的學習旅程,正悄悄展開✈️
🌐從語言到素養的轉變:
學的不只是英文,而是思考與表達的能力
在全球化的時代,什麼樣的英語學習方式才能真正幫助孩子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未來人才?
將英文作為溝通、思辨與探索世界的工具,
讓學生能自信使用語言,發展跨領域的素養能力。
這樣的學習轉變,不只是課程的重構,更需要老師們用新的視角引導孩子學習。
🧭 每月一個核心技能:
Essential Skills課程,強化孩子的學習力與未來競爭力
林口康橋推出了「Essential Skills」課程,針對三至六年級學生設計,核心概念是每月聚焦一項關鍵能力,例如:
- 批判性思考
- 團隊合作
- 領導力
- 問題解決
- 溝通表達
- 學習與組織能力
這些能力與英語課程相互結合,透過任務式學習與主題討論,讓孩子在語言使用中培養真實世界所需的能力。
🧠 每堂課,都是能力發展的現場
以「領導力」為例,課堂上不強調定義,而是透過觀察、討論與角色練習,讓孩子思考:
👉 什麼是負責任的決策?
👉 團隊中怎麼展現影響力?
學生們在練習中逐漸敢於表達,也開始理解合作與責任的意義。這樣的改變,往往從一次小小的反思開始🙂。
🧮孩子學得怎麼樣?怎麼知道真正有進步?📊
為了更精準地掌握學習進展,推薦使用來自美國的 MAP 測驗(Measures of Academic Progress),這是一種電腦適性化測驗,評估閱讀、語言運用等領域,不只看懂了多少,更關注孩子能否靈活運用知識。
📌 課程對應美國共同核心課綱(CCSS),並強調:
✔ 從經驗出發,建立與文本連結
✔ 運用多樣閱讀策略,強化理解與思考
✔ 真實情境模擬評量,培養解決問題能力
將學生依年級分階段參加 MAP 測驗。結果可協助教師進行教學調整,也幫助學生掌握自己的成長軌跡。
📚 英文課之外,還能怎麼學?
課間社團就是孩子探索語言的另一種場域!
在課後活動中融入不同方式的英語探索:
- Drama Club透過角色扮演練習表達與互動
- 今年新設的 WSC Club(世界學者盃社團)讓學生挑戰國際學術競賽,
練習辯論、寫作與團隊合作
這些社團的共通點是:讓孩子在實際情境中運用語言,並在探索中發現自己的潛能✨
🧃 英語,在生活中自然發生
除了課程與社團,林口康橋也設計了豐富的生活化活動,讓孩子在輕鬆環境中實踐語言:
- 英語村活動(電影時間、點心時刻、模擬情境)
- 西餐禮儀教學,了解文化與語用行為
- 英語班際競賽累積表達與上台經驗
- Spelling Bee以拼字比賽提升字彙量與拼寫力
讓語言學習貼近生活,才是讓孩子真正開口的關鍵。
💬 一些觀察與反思
語言學習應與素養教育並行,讓孩子學會的不只是語法句型,而是能夠用語言學習、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 英語課程從課堂到社團,從測驗到文化活動,環環相扣,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具備面對未來的自信與能力。